西红柿的资料,第1张

西红柿,学名叫番茄,是茄科番茄属中以成熟多汁浆果为产品的草木植物。我国栽培的番茄是从国外引种的,果实多为红色,样子像柿子,故俗称西红柿,洋柿子,古代也有叫六月柿、喜极三元等。花果期夏秋季。

西红柿既含有丰富多样的营养,又有着美观迷人的外形;它既是菜中佳味,又是果中美品,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

扩展资料:

西红柿的性状特点

西红柿的果实为多汁浆果。果实由表果皮、中果皮、隔壁、胎坐及种子组成。中果皮和胎坐的组织,构成了果肉。受精后胎坐增生的胶状物充满果室。果实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果实大小、心室数、颜色,除决定于品种遗传性外,与环境条件有关。

果形有圆球、扁圆、椭圆、长圆、梨形等多种。西红柿果实的颜色,是由果皮颜色与果肉颜色相衬而表现的。如果果皮为**,果肉为红色,果实则为橙红色;果皮无色,果肉红色,果实则为粉红色。

果皮果肉皆为**时,果实则为深**。西红柿果实的**是因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所致;而果实的红色则是由于含有茄红素。茄红素的形成主要是受温度的支配,也与光线有一定关系;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形成,主要与光线照射有关。

-西红柿

飞夺泸定,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红四团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开国上将杨成武晚年回忆说,打过这么多仗,最惨烈、最悲壮的,还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一道天然屏障——大渡河,横亘在长征中的中央红军面前。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国民党派重兵守卫着铁索桥。“这座铁索桥,就是泸定桥,能否夺取,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战争亲历者、老红军唐进新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当时是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2师第4团4连青年干事。

1935年5月27日清晨,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从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出发,向泸定桥奔袭。“军委限令3天3夜赶到。”唐进新生前回忆,对红军来说,3天320多里路并不算多。“但都是山路,还要不停地打仗。”

“有时,我们必须弯腰挪步,从仅容一人的绝壁间穿过。”唐进新说,一路急行、架桥、打仗和绕道,第一天只走了80多里。第二天,军委又来急电,限29日夺取泸定桥。“就是说,我们一昼夜必须赶240多里。”唐进新说,虽然此前他们曾创造一昼夜行军160多里的纪录,但这次大家都觉得压力很大。

“路上还有敌人,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摸黑行走的唐进新和战友们行军速度非常慢。“伸手不见五指,加上饥肠辘辘,又都是泥泞小道,我和战友们一个个被淋了个透,那次急行军,是我这辈子所有行军中最紧张、也是最艰难的一次。”

对岸敌人也在连夜增援泸定桥。杨成武大胆决定,点起火把,以刚刚被消灭的川军番号迷惑敌人。“碰到敌人,就留下一部分人打仗,别的人继续跑步前进。”唐进新说。29日6时许,红4团赶到泸定桥边,并占领西桥头。这是一座由13根铁索横拉两岸的铁索桥。红军赶到时,川军已把桥上木板抽掉了,只剩下玄黑冰冷的铁索悬在那里,桥的那头,又有敌人把守。

当部队选拔突击手时,唐进新马上就报了名,但是没被选上。他与所在的4连的战友们被安排负责往桥上递木板。唐进新生前回忆:“2连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织的突击梯队,踏索夺桥。3连跟着,边冲边铺木板。1连打掩护。”

“总攻在下午四点开始。团长和我在桥头指挥战斗。”杨成武生前回忆,全团的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敌人开火,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震撼山谷。

据杨成武生前回忆,战士魏小三最早牺牲,从桥上脱手落入河中。接着,中了弹的刘大贵也趴在铁索不动了。紧跟着,刘大贵落入水中。不料对岸燃起火来,铁索烧得发烫,冲在前面的刘金山始终抓着铁链,手臂下的疤痕,正是匍匐在铁索上烫下的伤痕。

“子弹打得铁索叮当响,有两名突击队员掉下去了……我站在西桥头,不停地把手中木板递给3连的战友。”唐进新生前回忆。红4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

扩展资料:

泸定桥共有十三根铁索,九根铺着木板作为桥面,两边各有两根是护栏。有的回忆文章说:“敌人已经把桥板全部抽掉,只剩下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子了”。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敌人为阻挡红军从泸定桥上过河,确曾下令拆除桥板,但守桥的川军是所谓“两枪兵”,就是一支步枪,一支大烟枪,战斗力很差,拆桥板的速度也极其缓慢。他们只拆除了一部分桥板,红军就赶到了。

关于突击队突击前进的动作,有几种回忆和描述,聂荣臻元帅在他的《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一文中,和他题写的《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纪念碑碑文中,记述的最为准确。他写的是:突击队“冒着东岸敌人的火力封锁,在铁索桥上边铺门板边匍匐射击前进”,纠正了“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的描述。

在突击队发起攻击后,敌人在桥头纵火,妄图阻止我军前进,这时东岸我军也赶到了泸定桥,很快将火扑灭,守桥敌人有的仓皇逃跑,有的被我军消灭,两岸红军在泸定城胜利会师。

新华网——飞夺泸定桥: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

泸定桥13根铁链一万多个铁环40吨,在三百年多前是如何建造的?

1935年5月,红军抵达了易守难攻的天险大渡河,此时部队仅有几艘小船,而后有国民党大军的追击,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渡河,泸定桥恰好是眼前大渡河上唯一的桥梁。

红二师第四团被选作了渡河的先头部队,二连连长廖大珠和战士王海云、李友林等22位勇士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组成了一只敢死队,准备趁国民党军不备突袭夺桥。

下午四点,敢死队队长廖大珠一声令下,勇士们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冲上悬在空中摇摇晃晃的泸定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桥,为后面的大军打通了渡河之路。

这座易守难攻的交通要塞泸定桥是怎么样一座桥呢?一座由13根铁链、1万多铁环组成,重达40吨的铁索桥。

据史料记载,泸定桥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曾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立碑于桥头,横批写到“一统山河”,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

在这座桥修筑之前,商人过大渡河全靠船只或溜索,效率低下,常常因为不能及时渡河而导致一些货物坏掉,而军队在此行军也十分不便。

在有了这座桥后,两岸交流也方便了许多,大渡河两岸交流全靠此桥,成为连接藏汉两地的交通纽带,这也是为何国民党军不直接拆掉这座桥以阻碍红军渡河的原因。

古老的泸定桥全长103米,宽3米,是一座用铁索制成的索桥,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桥栏左右各2根,桥底9根,耗铁共40多吨,在那个生产力有限的年代能在这种崎岖之地建出这种工程实属不易。

那么,古人是怎样在没有现代器械的帮助下于地处偏远山区、河面宽、河道深、水流急的大渡河修建泸定桥的呢?这里要解决的有铁索供应、铁索过河以及铁索固定三个难题。

当时,泸定县没有铁矿,稀缺生铁,铁匠这种技术人员更是尤为稀少,需要前往别处采铁制作铁索和征调铁匠,加上此地又偏远交通不便,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才制成了这40吨铁索,并将其运送到了施工地点——大渡河。

衔接两岸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施工者相当一段时间,施工者们试过用船只和羊皮小筏甚至竹筏运输,但均以失败告终。

最后聪明的劳动人民研究出了一种新方法:先将粗而结实的竹绳系在两岸,将铁链系于穿在竹绳上的短竹筒上,然后拉动绳索进行输送,成功将铁索送到了对岸。

为了固定铁索,人们用当地的巨石做了桥头,又在桥头挖了深井,并且在井底铸成横纵地桩,最后连接所有铁链,将桥栓得扎扎实实,使泸定桥能够安全的运输茶叶、牛羊肉、布匹等货物。

现在,泸定桥已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蕴含了古代中国人民无穷的智慧。

 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了68级大地震,造成了很多人员伤亡。而地震发生突然,相关部门一接到通知就立马派出了救援队伍前往救援。

这已经不是四川泸定第一次发生如此重大的地震,而四川泸定的人民也非常有序应对此次地震。因为防震意识较好这次伤亡相较于前几次已经是很小,而政府也是第一时间出动各地救援前往帮助四川泸定渡过难关。为了更好的帮助四川泸定渡过难关,当地政府决定向各地发出救援求助。四川泸定将全面向各地接收救援捐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儿女的良好品质,这次泸定地震依旧是受到了社会各地的全面关注。各省各县各地区的消防支队也都全部前往泸定进行救援,帮助泸定县尽快脱离震区危险。而各界的社会人士也纷纷献上自己的能力,有的捐献了许多的衣物,也有人捐献了帐篷和水资。

如果你对四川泸定想要进行一些帮助救援,可以通过官方的渠道去对四川泸定进行一些捐献。在网上所发布的资金接收,物资接收以及捐赠电话都可以去联系当地灾区。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去对其捐献,以免造成被诈骗和物资送到不及时现象。对于四川泸定物资的接收分别都是由雅安市红十字会和雅安市慈善总会来接收物资,而资金的接收也是由雅安市红十字会的银行账户接收。具体可以去四川泸定官网了解去哪里可以捐献,一定要注意是否安全。从报道中的可以看见一个救援帐篷里面两个小女孩正在互相编发,但是也可以看出她们被保护的很好。希望雅安这次能够顺利渡过难关,重建自己的家园。

经过大家的努力,泸定一定会尽快的站起来做好灾后善后处理。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西红柿的资料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