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 tomcat 是什么关系?,第1张

平级关系。

Nginx是一款轻量级的Web 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及电子邮件(IMAP/POP3)代理服务器,并在一个BSD-like 协议下发行。由俄罗斯的程序设计师Igor Sysoev所开发,供俄国大型的入口网站及搜索引擎Rambler(俄文:Рамблер)使用。其特点是占有内存少,并发能力强,事实上nginx的并发能力确实在同类型的网页服务器中表现较好,中国大陆使用nginx网站用户有:百度、新浪、网易、腾讯等。

Tomcat 服务器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 应用服务器,属于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在中小型系统和并发访问用户不是很多的场合下被普遍使用,是开发和调试JSP 程序的首选。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可以这样认为,当在一台机器上配置好Apache 服务器,可利用它响应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页面的访问请求。实际上Tomcat 部分是Apache 服务器的扩展,但它是独立运行的,所以当你运行tomcat 时,它实际上作为一个与Apache 独立的进程单独运行的。

Tomcat与Nginx、Apache的关系如下图。由配送中心选择Apache、Nginx中的某一辆货车将包裹送给客户。虽然Apache、Nginx两辆车的用途是一样的,仔细区分它们两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货物装载的速度、方式不一样,Apache有水箱可以直接运送活鱼而Nginx没有。

Tomcat有点像装活鱼的特殊包装。经过特殊包装打包的活鱼就可以通过Nginx和Apache运送到用户手中。另外,使用Tomcat包含了一种慢速的配送服务,所以配送中心一般都采用Nginx、Apache等配送。通过上面的比方引申Apache、Nginx、Tomcat的实际用途Apache全称Apache

HTTP

Server,它是Apache软件基金会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网页伺服服务器软件。

Apache支持模块多,性能稳定。Apache本身是静态解析(静态页面),适合静态的HTML、等,但可以通过扩展脚本、模块来支持动态页面等。Apche可以支持PHP、CGI、Perl,但要使用Java就需要Tomcat,Java请求会通过Apache转发给Tomcat处理;

Nginx同样也是一款开源的HTTP

Server,它是由俄罗斯人编写的轻量级HTTP服务。Nginx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同时也是一个IMAP、POP3、SMTP代理服务器。Nginx本身不支持生成动态页面,很大部分Web服务器使用Nginx,主要通过Nginx的反向代理来实现负载均衡器。

Apache、Nginx本质上就是一种运用在HTTP服务器上某种应用程序,它们通过绑定服务器的IP地址并监听某一个TCP端口来接收并处理HTTP请求,这样用户(一般通过IE、Chrome、Firefox等发送请求并显示内容)就能够通过HTTP协议来获取服务器上的网页(HTML+CSS样式)、文档(PDF、txt、rar等)、音频、视频等资源。如下图:

不仅Apache和Nginx,绝大多数编程语言所包含的类库中也可以实现简单的HTTP服务供开发者使用,如:Java HTTP Server、Python SimpleHTTPServer。Apache和Nginx的对比Nginx使用异步非阻塞型事件驱动的方法来处理请求,而Apache则是通过同步阻塞型的方法来处理请求。

Apache接收一个请求后,就会创建一个进程,每个进程内单线程。对于一个负载相对较高的网站来说,256的进程,也就是256个线程。线程处理请求时是同步阻塞模式,会一直等待该请求读取程序文件(IO)(同步),执行业务逻辑,返回给客户端,所有操作完成之后才能处理下一个请求(阻塞)。如果服务器已经达到256的极限,那么接下去的访问就需要排队。这也就是为什么某些服务器负载不高的原因了。

而Ngnix接收一个请求后,不会等待这个请求的文件读取操作完成之后才接收下一个请求,它不会等待这个请求的后续的处理结果。而是会马上循环处理下一个请求(不阻塞)。请求的程序文件执行完成之后,会主动通知该线程,不用你主动去等待或者轮询查看(异步)。

最后返回给客户端。这样做,每个请求过来就不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排队,而是马上就能接收,开始进行处理了。等处理完成之后,会主动通知回调这个线程进行数据返回。

基于上述特性Nginx更轻量级,比Apache占用更少的内存及资源抗并发,Nginx静态处理性能比Apache高3倍以上。在高并发下Nginx能保持低资源低消耗高性能高度模块化的设计。但Apache组件比Nginx多,对PHP的支持比较简单,Apche的Rewrite也比Nginx强大一些。Tomcat用于扩充Apache和Nginx的动态性能从上面我们知道了Apache和Nginx的优势在于静态解析,那么动态解析就会交给其他模块处理,如Tomcat。

Tomcat是由Apache软件基金会旗下Jakarta项目开发的Servlet容器,实现对Servlet和JavaServer Page(jsp)的支持。Tomcat本身也包含了HTTP服务,也可单做独立的Web服务,但用的不多。

Tomcat一共设计了

4

种容器,它们分别为Engine、Host、Context、Wrapper,各个容器组件之间的关系是由大到小,即父子关系,它们之间关系形成一个树状的结构,它们的实现类都实现了

Container

接口。总结如果Apache、Nginx、Tomcat打一局LOL,Apache和Nginx像是冲在最前面的英雄。而Tomcat攻击性能弱,它主要负责打辅助,奶前面的英雄。

Nginx并发性好,CPU、内存占用低。但如果rewrite频繁,那还是选择Apache好一些,Apache在处理动态请求更有优势。

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中文意思是:社区企业操作系统)是Linux发行版之一,它是来自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开放源代码规定释出的源代码所编译而成。由于出自同样的源代码,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稳定性的服务器以CentOS替代商业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使用。两者的不同,在于CentOS并不包含封闭源代码软件。

前言

Tomcat隶属于Apache基金会,是开源的轻量级Web应用服务器,使用非常广泛。serverxml是Tomcat中最重要的配置文件,serverxml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了Tomcat中的一个组件;通过对xml文件中元素的配置,可以实现对Tomcat中各个组件的控制。因此,学习serverxml文件的配置,对于了解和使用Tomcat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实例,介绍serverxml中各个组件的配置,并详细说明Tomcat各个核心组件的作用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由于serverxml文件中元素与Tomcat中组件的对应关系,后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元素”和“组件”的使用不严格区分。

一、一个serverxml配置实例

serverxml位于$TOMCAT_HOME/conf目录下;下面是一个serverxml实例。后文中将结合该实例讲解serverxml中,各个元素的含义和作用;在阅读后续章节过程中,可以对照该xml文档便于理解。

二、serverxml文档的元素分类和整体结构

1、整体结构

serverxml的整体结构如下:

该结构中只给出了Tomcat的核心组件,除了核心组件外,Tomcat还有一些其他组件,下面介绍一下组件的分类。

2、元素分类

serverxml文件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以下4类:

(1)顶层元素:和

元素是整个配置文件的根元素,元素则代表一个Engine元素以及一组与之相连的Connector元素。

(2)连接器:

代表了外部客户端发送请求到特定Service的接口;同时也是外部客户端从特定Service接收响应的接口。

(3)容器:

容器的功能是处理Connector接收进来的请求,并产生相应的响应。Engine、Host和Context都是容器,但它们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父子关系:Engine包含Host,Host包含Context。一个Engine组件可以处理Service中的所有请求,一个Host组件可以处理发向一个特定虚拟主机的所有请求,一个Context组件可以处理一个特定Web应用的所有请求。

(4)内嵌组件:可以内嵌到容器中的组件。实际上,Server、Service、Connector、Engine、Host和Context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Tomcat组件,其他组件都可以归为内嵌组件。

下面将详细介绍Tomcat中各个核心组件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核心组件

本部分将分别介绍各个核心组件的作用、特点以及配置方式等。

1、Server

Server元素在最顶层,代表整个Tomcat容器,因此它必须是serverxml中唯一一个最外层的元素。一个Server元素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Service元素。

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在最外层有一个元素,shutdown属性表示关闭Server的指令;port属性表示Server接收shutdown指令的端口号,设为-1可以禁掉该端口。

Server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一个接口让客户端能够访问到这个Service集合,同时维护它所包含的所有的Service的声明周期,包括如何初始化、如何结束服务、如何找到客户端要访问的Service。

2、Service

Service的作用,是在Connector和Engine外面包了一层,把它们组装在一起,对外提供服务。一个Service可以包含多个Connector,但是只能包含一个Engine;其中Connector的作用是从客户端接收请求,Engine的作用是处理接收进来的请求。

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Server中包含一个名称为“Catalina”的Service。实际上,Tomcat可以提供多个Service,不同的Service监听不同的端口,后文会有介绍。

3、Connector

Connector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连接请求,创建Request和Response对象用于和请求端交换数据;然后分配线程让Engine来处理这个请求,并把产生的Request和Response对象传给Engine。

通过配置Connector,可以控制请求Service的协议及端口号。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Service包含两个Connector:

在这个例子中,Tomcat监听HTTP请求,使用的是8080端口,而不是正式的80端口;实际上,在正式的生产环境中,Tomcat也常常监听8080端口,而不是80端口。这是因为在生产环境中,很少将Tomcat直接对外开放接收请求,而是在Tomcat和客户端之间加一层代理服务器(如nginx),用于请求的转发、负载均衡、处理静态文件等;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Tomcat时,是在局域网中,因此一般仍使用8080端口。

(2)通过配置第2个Connector,客户端可以通过8009端口号使用AJP协议访问Tomcat。AJP协议负责和其他的HTTP服务器(如Apache)建立连接;在把Tomcat与其他HTTP服务器集成时,就需要用到这个连接器。之所以使用Tomcat和其他服务器集成,是因为Tomcat可以用作Servlet/JSP容器,但是对静态资源的处理速度较慢,不如Apache和IIS等HTTP服务器;因此常常将Tomcat与Apache等集成,前者作Servlet容器,后者处理静态资源,而AJP协议便负责Tomcat和Apache的连接。Tomcat与Apache等集成的原理如下图(来源):

4、Engine

Engine组件在Service组件中有且只有一个;Engine是Service组件中的请求处理组件。Engine组件从一个或多个Connector中接收请求并处理,并将完成的响应返回给Connector,最终传递给客户端。

前面已经提到过,Engine、Host和Context都是容器,但它们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父子关系:Engine包含Host,Host包含Context。

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Engine的配置语句如下:

其中,name属性用于日志和错误信息,在整个Server中应该唯一。defaultHost属性指定了默认的host名称,当发往本机的请求指定的host名称不存在时,一律使用defaultHost指定的host进行处理;因此,defaultHost的值,必须与Engine中的一个Host组件的name属性值匹配。

5、Host

(1)Engine与Host

Host是Engine的子容器。Engine组件中可以内嵌1个或多个Host组件,每个Host组件代表Engine中的一个虚拟主机。Host组件至少有一个,且其中一个的name必须与Engine组件的defaultHost属性相匹配。

(2)Host的作用

Host虚拟主机的作用,是运行多个Web应用(一个Context代表一个Web应用),并负责安装、展开、启动和结束每个Web应用。

Host组件代表的虚拟主机,对应了服务器中一个网络名实体(如”wwwtestcom”,或IP地址”116252525”);为了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名连接Tomcat服务器,这个名字应该在DNS服务器上注册。

客户端通常使用主机名来标识它们希望连接的服务器;该主机名也会包含在HTTP请求头中。Tomcat从HTTP头中提取出主机名,寻找名称匹配的主机。如果没有匹配,请求将发送至默认主机。因此默认主机不需要是在DNS服务器中注册的网络名,因为任何与所有Host名称不匹配的请求,都会路由至默认主机。

(3)Host的配置

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Host的配置如下:

下面对其中配置的属性进行说明:

name属性指定虚拟主机的主机名,一个Engine中有且仅有一个Host组件的name属性与Engine组件的defaultHost属性相匹配;一般情况下,主机名需要是在DNS服务器中注册的网络名,但是Engine指定的defaultHost不需要,原因在前面已经说明。

unpackWARs指定了是否将代表Web应用的WAR文件解压;如果为true,通过解压后的文件结构运行该Web应用,如果为false,直接使用WAR文件运行Web应用。

Host的autoDeploy和appBase属性,与Host内Web应用的自动部署有关;此外,本例中没有出现的xmlBase和deployOnStartup属性,也与Web应用的自动部署有关;将在下一节(Context)中介绍。

6、Context

(1)Context的作用

Context元素代表在特定虚拟主机上运行的一个Web应用。在后文中,提到Context、应用或Web应用,它们指代的都是Web应用。每个Web应用基于WAR文件,或WAR文件解压后对应的目录(这里称为应用目录)。

Context是Host的子容器,每个Host中可以定义任意多的Context元素。

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可以看到serverxml配置文件中并没有出现Context元素的配置。这是因为,Tomcat开启了自动部署,Web应用没有在serverxml中配置静态部署,而是由Tomcat通过特定的规则自动部署。下面介绍一下Tomcat自动部署Web应用的机制。

(2)Web应用自动部署

Host的配置

要开启Web应用的自动部署,需要配置所在的虚拟主机;配置的方式就是前面提到的Host元素的deployOnStartup和autoDeploy属性。如果deployOnStartup和autoDeploy设置为true,则tomcat启动自动部署:当检测到新的Web应用或Web应用的更新时,会触发应用的部署(或重新部署)。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deployOnStartup为true时,Tomcat在启动时检查Web应用,且检测到的所有Web应用视作新应用;autoDeploy为true时,Tomcat在运行时定期检查新的Web应用或Web应用的更新。除此之外,二者的处理相似。

通过配置deployOnStartup和autoDeploy可以开启虚拟主机自动部署Web应用;实际上,自动部署依赖于检查是否有新的或更改过的Web应用,而Host元素的appBase和xmlBase设置了检查Web应用更新的目录。

其中,appBase属性指定Web应用所在的目录,默认值是webapps,这是一个相对路径,代表Tomcat根目录下webapps文件夹。

xmlBase属性指定Web应用的XML配置文件所在的目录,默认值为conf//,例如第一部分的例子中,主机localhost的xmlBase的默认值是$TOMCAT_HOME/conf/Catalina/localhost。

检查Web应用更新

一个Web应用可能包括以下文件:XML配置文件,WAR包,以及一个应用目录(该目录包含Web应用的文件结构);其中XML配置文件位于xmlBase指定的目录,WAR包和应用目录位于appBase指定的目录。

Tomcat按照如下的顺序进行扫描,来检查应用更新:

A、扫描虚拟主机指定的xmlBase下的XML配置文件

B、扫描虚拟主机指定的appBase下的WAR文件

C、扫描虚拟主机指定的appBase下的应用目录

元素的配置

Context元素最重要的属性是docBase和path,此外reloadable属性也比较常用。

docBase指定了该Web应用使用的WAR包路径,或应用目录。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动部署场景下(配置文件位于xmlBase中),docBase不在appBase目录中,才需要指定;如果docBase指定的WAR包或应用目录就在docBase中,则不需要指定,因为Tomcat会自动扫描appBase中的WAR包和应用目录,指定了反而会造成问题。

path指定了访问该Web应用的上下文路径,当请求到来时,Tomcat根据Web应用的 path属性与URI的匹配程度来选择Web应用处理相应请求。例如,Web应用app1的path属性是”/app1”,Web应用app2的path属性是”/app2”,那么请求/app1/indexhtml会交由app1来处理;而请求/app2/indexhtml会交由app2来处理。如果一个Context元素的path属性为””,那么这个Context是虚拟主机的默认Web应用;当请求的uri与所有的path都不匹配时,使用该默认Web应用来处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动部署场景下(配置文件位于xmlBase中),不能指定path属性,path属性由配置文件的文件名、WAR文件的文件名或应用目录的名称自动推导出来。如扫描Web应用时,发现了xmlBase目录下的app1xml,或appBase目录下的app1WAR或app1应用目录,则该Web应用的path属性是”app1”。如果名称不是app1而是ROOT,则该Web应用是虚拟主机默认的Web应用,此时path属性推导为””。

reloadable属性指示tomcat是否在运行时监控在WEB-INF/classes和WEB-INF/lib目录下class文件的改动。如果值为true,那么当class文件改动时,会触发Web应用的重新加载。在开发环境下,reloadable设置为true便于调试;但是在生产环境中设置为true会给服务器带来性能压力,因此reloadable参数的默认值为false。

下面来看自动部署时,xmlBase下的XML配置文件app1xml的例子:

在该例子中,docBase位于Host的appBase目录之外;path属性没有指定,而是根据app1xml自动推导为”app1”;由于是在开发环境下,因此reloadable设置为true,便于开发调试。

自动部署举例

最典型的自动部署,就是当我们安装完Tomcat后,$TOMCAT_HOME/webapps目录下有如下文件夹:

当我们启动Tomcat后,可以使用http://localhost:8080/来访问Tomcat,其实访问的就是ROOT对应的Web应用;我们也可以通过http://localhost:8080/docs来访问docs应用,同理我们可以访问examples/host-manager/manager这几个Web应用。

(3)serverxml中静态部署Web应用

除了自动部署,我们也可以在serverxml中通过元素静态部署Web应用。静态部署与自动部署是可以共存的。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推荐使用静态部署,因为serverxml 是不可动态重加载的资源,服务器一旦启动了以后,要修改这个文件,就得重启服务器才能重新加载。而自动部署可以在Tomcat运行时通过定期的扫描来实现,不需要重启服务器。

serverxml中使用Context元素配置Web应用,Context元素应该位于Host元素中。举例如下:

1

docBase:静态部署时,docBase可以在appBase目录下,也可以不在;本例中,docBase不在appBase目录下。

path:静态部署时,可以显式指定path属性,但是仍然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当自动部署完全关闭(deployOnStartup和autoDeploy都为false)或docBase不在appBase中时,才可以设置path属性。在本例中,docBase不在appBase中,因此path属性可以设置。

reloadable属性的用法与自动部署时相同。

四、核心组件的关联

1、整体关系

核心组件之间的整体关系,在上一部分有所介绍,这里总结一下:

Server元素在最顶层,代表整个Tomcat容器;一个Server元素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Service元素。

Service在Connector和Engine外面包了一层,把它们组装在一起,对外提供服务。一个Service可以包含多个Connector,但是只能包含一个Engine;Connector接收请求,Engine处理请求。

Engine、Host和Context都是容器,且 Engine包含Host,Host包含Context。每个Host组件代表Engine中的一个虚拟主机;每个Context组件代表在特定Host上运行的一个Web应用。

2、如何确定请求由谁处理?

当请求被发送到Tomcat所在的主机时,如何确定最终哪个Web应用来处理该请求呢?

(1)根据协议和端口号选定Service和Engine

Service中的Connector组件可以接收特定端口的请求,因此,当Tomcat启动时,Service组件就会监听特定的端口。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Catalina这个Service监听了8080端口(基于HTTP协议)和8009端口(基于AJP协议)。当请求进来时,Tomcat便可以根据协议和端口号选定处理请求的Service;Service一旦选定,Engine也就确定。

通过在Server中配置多个Service,可以实现通过不同的端口号来访问同一台机器上部署的不同应用。

(2)根据域名或IP地址选定Host

Service确定后,Tomcat在Service中寻找名称与域名/IP地址匹配的Host处理该请求。如果没有找到,则使用Engine中指定的defaultHost来处理该请求。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由于只有一个Host(name属性为localhost),因此该Service/Engine的所有请求都交给该Host处理。

(3)根据URI选定Context/Web应用

这一点在Context一节有详细的说明:Tomcat根据应用的 path属性与URI的匹配程度来选择Web应用处理相应请求,这里不再赘述。

(4)举例

以请求http://localhost:8080/app1/indexhtml为例,首先通过协议和端口号(http和8080)选定Service;然后通过主机名(localhost)选定Host;然后通过uri(/app1/indexhtml)选定Web应用。

3、如何配置多个服务

通过在Server中配置多个Service服务,可以实现通过不同的端口号来访问同一台机器上部署的不同Web应用。

在serverxml中配置多服务的方法非常简单,分为以下几步:

(1)复制元素,放在当前后面。

(2)修改端口号:根据需要监听的端口号修改元素的port属性;必须确保该端口没有被其他进程占用,否则Tomcat启动时会报错,而无法通过该端口访问Web应用。

以Win7为例,可以用如下方法找出某个端口是否被其他进程占用:netstat -aon|findstr “8081″发现8081端口被PID为2064的进程占用,tasklist |findstr “2064″发现该进程为FrameworkServiceexe(这是McAfee杀毒软件的进程)。

(3)修改Service和Engine的name属性

(4)修改Host的appBase属性(如webapps2)

(5)Web应用仍然使用自动部署

(6)将要部署的Web应用(WAR包或应用目录)拷贝到新的appBase下。

以第一部分的serverxml为例,多个Service的配置如下:

http://localhost:8080/docs/

http://localhost:8084/docs/

五、其他组件

除核心组件外,serverxml中还可以配置很多其他组件。下面只介绍第一部分例子中出现的组件,如果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查看Tomcat官方文档。

1、Listener

Listener(即监听器)定义的组件,可以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执行特定的操作;被监听的事件通常是Tomcat的启动和停止。

监听器可以在Server、Engine、Host或Context中,本例中的监听器都是在Server中。实际上,本例中定义的6个监听器,都只能存在于Server组件中。监听器不允许内嵌其他组件。

监听器需要配置的最重要的属性是className,该属性规定了监听器的具体实现类,该类必须实现了orgapachecatalinaLifecycleListener接口。

下面依次介绍例子中配置的监听器:

VersionLoggerListener:当Tomcat启动时,该监听器记录Tomcat、Java和操作系统的信息。该监听器必须是配置的第一个监听器。

AprLifecycleListener:Tomcat启动时,检查APR库,如果存在则加载。APR,即Apache Portable Runtime,是Apache可移植运行库,可以实现高可扩展性、高性能,以及与本地服务器技术更好的集成。

JasperListener:在Web应用启动之前初始化Jasper,Jasper是JSP引擎,把JVM不认识的JSP文件解析成java文件,然后编译成class文件供JVM使用。

JreMemoryLeakPreventionListener:与类加载器导致的内存泄露有关。

GlobalResourcesLifecycleListener:通过该监听器,初始化< GlobalNamingResources>标签中定义的全局JNDI资源;如果没有该监听器,任何全局资源都不能使用。< GlobalNamingResources>将在后文介绍。

ThreadLocalLeakPreventionListener:当Web应用因thread-local导致的内存泄露而要停止时,该监听器会触发线程池中线程的更新。当线程执行完任务被收回线程池时,活跃线程会一个一个的更新。只有当Web应用(即Context元素)的renewThreadsWhenStoppingContext属性设置为true时,该监听器才有效。

2、GlobalNamingResources与Realm

第一部分的例子中,Engine组件下定义了Realm组件:

Realm,可以把它理解成“域”;Realm提供了一种用户密码与web应用的映射关系,从而达到角色安全管理的作用。在本例中,Realm的配置使用name为UserDatabase的资源实现。而该资源在Server元素中使用GlobalNamingResources配置:

GlobalNamingResources元素定义了全局资源,通过配置可以看出,该配置是通过读取$TOMCAT_HOME/ conf/tomcat-usersxml实现的。

关于Tomcat域管理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Realm域管理

3、Valve

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Host元素内定义了Valve组件:

单词Valve的意思是“阀门”,在Tomcat中代表了请求处理流水线上的一个组件;Valve可以与Tomcat的容器(Engine、Host或Context)关联。

不同的Valve有不同的特性,下面介绍一下本例中出现的AccessLogValve。

AccessLogValve的作用是通过日志记录其所在的容器中处理的所有请求,在本例中,Valve放在Host下,便可以记录该Host处理的所有请求。AccessLogValve记录的日志就是访问日志,每天的请求会写到一个日志文件里。AccessLogValve可以与Engine、Host或Context关联;在本例中,只有一个Engine,Engine下只有一个Host,Host下只有一个Context,因此AccessLogValve放在三个容器下的作用其实是类似的。

本例的AccessLogValve属性的配置,使用的是默认的配置;下面介绍AccessLogValve中各个属性的作用:

(1)className:规定了Valve的类型,是最重要的属性;本例中,通过该属性规定了这是一个AccessLogValve。

(2)directory:指定日志存储的位置,本例中,日志存储在$TOMCAT_HOME/logs目录下。

(3)prefix:指定了日志文件的前缀。

(4)suffix:指定了日志文件的后缀。通过directory、prefix和suffix的配置,在$TOMCAT_HOME/logs目录下,可以看到如下所示的日志文件。

(5)pattern:指定记录日志的格式,本例中各项的含义如下:

%h:远程主机名或IP地址;如果有nginx等反向代理服务器进行请求分发,该主机名/IP地址代表的是nginx,否则代表的是客户端。后面远程的含义与之类似,不再解释。

%l:远程逻辑用户名,一律是”-”,可以忽略。

%u:授权的远程用户名,如果没有,则是”-”。

%t:访问的时间。

%r:请求的第一行,即请求方法(get/post等)、uri、及协议。

%s:响应状态,200,404等等。

%b:响应的数据量,不包括请求头,如果为0,则是””-。

例如,下面是访问日志中的一条记录

pattern的配置中,除了上述各项,还有一个非常常用的选项是%D,含义是请求处理的时间(单位是毫秒),对于统计分析请求的处理速度帮助很大。

开发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访问日志,来分析问题、优化应用。例如,分析访问日志中各个接口被访问的比例,不仅可以为需求和运营人员提供数据支持,还可以使自己的优化有的放矢;分析访问日志中各个请求的响应状态码,可以知道服务器请求的成功率,并找出有问题的请求;分析访问日志中各个请求的响应时间,可以找出慢请求,并根据需要进行响应时间的优化。

502 Bad Gateway是指错误网关;无效网关;在互联网中表示一种网络错误。表现在WEB浏览器中给出的页面反馈。

常见的解决方法有如下两种:

1:php-cgi进程数不够用 (我就是采用此方法解决的)

vim php-fpmconf

修改其中的2个参数

(1)在安装好使用过程中出现502问题,一般是因为默认php-cgi进程是5个,可能因为phpcgi进程不够用而造成502,需要修改/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将其中的max_children值适当增加

这个数值是不确定的 需要我们自己算的,这个值原则上是越大越好,php-cgi的进程多了就会处理的很快,排队的请求就会很少,减小出现502错误的机率。

一般来说,一台服务器的正常情况下每一个php-cgi要耗费的内存为20M左右。如果我就将此值设为80,那么也就是说大概要耗费服务器1600M内存。

查看一下当前系统中有多少个php-cgi进程在运行

netstat -anpo | grep php-cgi | wc -l

如果这个值接近你的在配置文件里面设置的值,说明需要增加

注:这要根据机器的实际情况而定,每个机器的硬件设施和环境不一样

参数为:<value name=”max_children”>80</value>

(2)另外一个参数就是php-cgi脚本的执行时间

<value name=”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0s</value>这里写0s的意思是让php-cgi一直执行下去,没有时间限制。

注意: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也就 是说你的PHP-CGI可能出现某个BUG,或者你的宽带不够充足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你的PHP-CGI假死那么就建议你给 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赋一个值,这个值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性能进行设定。一般来说性能越好你可以设置越高,20分钟-30分 钟都可以。

修改完这两个参数,重启一下php-cgi,看是否还出现502错误

2: php执行时间长

php执行超时,修改/usr/local/php/etc/phpini 将max_execution_time 改为300

重启一下php-cgi,看是否还出现502错误

3: php-cgi进程死掉

杀死其进程,重启php-cgi

如果nginx和tomcat在同一台服务器可以代理,则说明nginx的犯下那个代理功能是正常的。

但是放在两台服务器则失效,需要考虑的是:A服务器是否有权限访问B服务器。

如果B服务的地址为:19216810010:8080,A的配置为:

if ($request_uri ~ "xxx") {

proxy_pass http://19216810010:8080;

break;

}

对于一条请求,先看一下A转发的请求是否到达了B服务器,如果到达B了然后再看下具体什么原因没有跳转。

如果这条请求根本就没有到达B服务器,可以把nginx的日志级别调成debug,然后跟踪nginx的错误日志看下具体原因。

不同的代理使用不同的端口。有时,当我们设置代理时,无法连接,也可能是由于端口设置错误。与IPIDEA全球HTTP去了解下代理服务器通常用哪些端口,使用代理服务器怎么设置的呢?

 

一、代理服务器通常用哪些端口

1SOCKS代理,常用端口号:1080、tomcat8080、weblogic7001。

2HTTP代理,常用端口号:80/8080/3128/8081/9080;能够代理客户机的HTTP访问,主要是代理浏览器访问网页。

3Telnet(远程登录)协议代理,常用端口:23。

4FTP代理,常用端口号:21;可以代理客户机上的FTP软件访问FTP服务器。

 

二、默认使用的代理端口有哪些

许多socks代理服务器程序使用1080作为默认端口。这么多socks代理正在使用端口1080但是有许多代理服务器程序使用不同的默认端口。例如,许多代理服务器程序使用8080作为默认端口。

代理管理员选择这些端口有一些原因。80/443端口是HTTP/HTTPSWeb服务器的默认端口。公司不会阻止这些端口。8080是HTTP备用端口,通常用于Web代理和缓存服务器。

 

三、使用代理服务器怎么设置

使用IP与端口设置,这里以浏览器为例子,介绍个设置的方法,首先确定下代理服务器方便提取IP比如IPIDEA,并记录IP地址与端口。

其次,打开浏览器,找个设置,高级设置,并找到其中的网络。选择修改代理服务器设置,打开之后会看到当前选择的是连接选项,并在下方找到局域网设置,弹出“局域网(LAN)设置”窗口。在为LAN使用代理服务器前的复选框打钩,去网上搜索常用的代理服务器,在地址中填入ip地址,端口中填入代理服务器的端口,最后单击“确定”即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nginx tomcat 是什么关系?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