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第1张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区别为: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服务和协议不同。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方法。以传输层为界,其上层都依赖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

一、结构不同

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划分为7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划分为4层结构: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络层和主机-网络层。

二、性质不同

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制定的适用于全世界计算机网络的统一标准,是一种理想状态,它结构复杂,实现周期长,运行效率低。

2、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可移植性好,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提供多种拥有大量用户的网络服务,并促进Internet的发展,成为广泛应用的网络模型。

三、服务和协议不同

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对服务和协议做了明确的区别。

2、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没有充分明确区分服务和协议。

1、TCP/IP共分四层,应用层、主机到主机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2、物理层是定义物理介质的各种特性;

网络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

应用层,对应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主机到主机层(TCP),对应OSI的传输层。网络层(IP)(又称互联层),对应OSI的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是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包,交给IP层。ARP是正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已知的IP,寻找对应主机的MAC地址。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确定IP地址。比如无盘工作站还有DHCP服务。

TCP/IP参考模型

TCP/IP协议的开发研制人员将Internet分为五个层次,以便于理解,它也称为互联网分层模型或互联网分层参考模型,如下表:

应用层(第五层)

传输层(第四层)

互联网层(第三层)

网络接口层(第二层)

物理层(第一层)

物理层:对应于网络的基本硬件,这也是Internet物理构成,即我们可以看得见的硬设备,如PC机、互连网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必须对这些硬设备的电气特性作一个规范,使这些设备都能够互相连接并兼容使用。

网络接口层:它定义了将资料组成正确帧的规程和在网络中传输帧的规程,帧是指一串资料,它是资料在网络中传输的单位。

互联网层:本层定义了互联网中传输的“信息包”格式,以及从一个用户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到最终目标的"信息包"转发机制。

传输层:为两个用户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端到端连接。

应用层:它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互联网的规程。

TCP/IP参考模型中,应用层协议常用的有:Telnet、FTP、SMTP 、HTTP。

1、Telnet协议允许一台机器上的用户,登录到远程机器上,并进行工作;

2、FTP协议提供了将文件从一台机器上移到另一台机器上的方法;

3、SMTP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收发;

4、HTTP协议用于在WWW上获取主页。

(注意:DNS协议同时使用了TCP53端口和UDP53端口。DNS协议在UDP53端口上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在TCP53端口上提供DNS区域文件传输服务。)

扩展资料:

1、Telnet协议(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远程登录协议)

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家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远程登录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登录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在终端使用者的电脑上使用telnet程序,用它连接到服务器。用于实现远程登录功能。

终端使用者可以在telnet程序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会在服务器上运行,就像直接在服务器的控制台上输入一样。可以在本地就能控制服务器。要开始一个telnet会话,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服务器。

2、FTP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FTP协议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为FTP服务器,其二为FTP客户端,FTP协议提供了交互式的访问,面向连接,使用TCP/IP更加可靠地进行运输服务。主要功能:减少/消除不同操作系统下文件的不兼容性问题。

在FTP交互的过程中,客户端通过命令字来告诉服务器相关的信息。常用的有访问控制命令USER,PASS、CWD、QUIT 等;传输参数命令PORT、PASV、TYPE、STRU、MODE五种;FTP服务命令RETR、STOR、LIST、ABOR 等二十种。 

3、SMTP 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基本功能:写信、传送报告、报告传送情况、显示信件、接收方处理信件 。

SMTP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SMTP是建模在FTP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服务,SMTP服务器在默认端口25上监听客户请求,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是一种面向连接的Client/Server模式。

4、DNS协议 (Domain Name Service ,域名服务协议) 

由数字组成的 IP 地址很难记忆,所以我们上网使用网站 IP 地址的别名——域名。实际使用中,域名与 IP 地址是对应的,这种对应关系保存在DNS 服务器之中。

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后,会有 DNS 服务器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 IP 地址。注意这和网络层的 ARP 协议的不同之处:DNS 提供的是域名与 IP 地址的对应关系,而 ARP 提供的是 IP 地址和 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

5、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它是基于 TCP的可靠传输,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服务器回应相应的网页,用于从万维网(WWW:即World Wide 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在 HTTP 通信过程中,首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建立链接的请求,通过 TCP三次握手来完成,然后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告诉服务器想得到的信息。服务器通过响应返回客户端需要的信息。最后通过 TCP 四次握手关闭链接,从而完成一次基本的通信过程。

参考资料:

TCP/IP协议——

TCP/IP网络模型从上至下由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组成。

1、应用层功能: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几乎各种不同的TCP/IP实现都会提供下面这些通用的应用程序:Telnet远程登录、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

2、传输层功能:

传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协议族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3、网络层功能:

网络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网际协议)、ICMP协议(网际控制报文协议)和IGMP协议(网际组管理协议)。

4、链路层功能:

链路层有时也称作数据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们一起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把链路层地址和网络层地址联系起来的协议有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扩展资料:

TCP/IP始于美国国防部,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60年代末为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ARPAnet,Intermet的前身)开发了TCP/IP。TCP/IP的迅速流行要归功于它的低成本、可在不同的平台间进行通信的能力和它开放的特性。

“开放”的意思是软件开发人员可以自由地使用和修改TCP/IP的核心协议。TCP/IP是Internet实际采用的标准。UNIX和Linux一直都使用TCP/IP,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也以TCP/IP作为默认的协议。

TCP/IP协议的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早于OSI参考模型,故不甚符合OSI参考标准。大致来说,TCP协议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IP协议对应于网络层。虽然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标准,但由于其开销太大,所以真正采用它的情况并不多。

TCP/IP协议则不然,由于它的简洁、实用,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TCP/IP协议已成为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的首选协议,已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TCP/IP协议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